從情傷到成長契機—學會好好分手,走出關係的低谷

記者/王美金/整理報導

近日一名男子因無法接受分手事實,情緒失控持刀傷人後自殘送醫,引起社會高度關注。此事件不僅令人震驚,更反映出教育體制在情緒教育、親密關係終止及心理危機因應上的嚴重不足。台中「張老師」指出,分手不應僅視為情感終結,更是一門重要的「告別課題」。若能正視並學會如何好好分手,不僅能降低傷害,也有助於個人成長。

每段關係的結束,可能來自價值觀差異、人生規劃分歧或信任感喪失。當一方提出分手,另一方若無法接受,常見情緒反應包括憤怒、焦慮甚至否定自我。若缺乏情緒調節能力或過度依附,極端行為便可能發生。分手應是一場理性對話,是對彼此的尊重與情感的負責任處理。學會和平分手,是人際關係中的成熟課題。台中「張老師」在此提供分手的四點建議,協助情緒調適與風險因應:

分手前的心理準備與安全評估:

是否為深思熟慮的決定?

對方是否有激烈反應風險?

是否已有支持系統可提供協助?

若對方曾出現暴力或情緒勒索,宜先諮詢心理師或專業機構,擬定安全策略。

選擇適當的分手時機與場所

分手對話不應在情緒高張、爭執激烈時進行,也不建議透過簡訊或社群媒體草率結束。建議於公開但不擁擠、雙方安全的場所進行,必要時可請信任親友或專業人員陪同。

溝通方式應堅定且尊重

表達時可使用「我訊息」說明感受與決定,如:「我認為我們的關係已不再適合彼此」,同時避免:

指責或翻舊帳。

給予模糊承諾(如「暫時分開」)。

遇對方激動時,冷靜堅定應對,不需說服,只需陳述決定。

分手之後,請給彼此明確的空間與界線。避免頻繁聯絡、查看對方社群、回應試圖挽回的訊息。這不僅有助於個人療癒,也是避免關係反覆與情緒糾葛的必要過程。

若對方有自傷言行:

切勿以繼續交往作為交換條件。

儘速通報110或119等專業單位。

優先確保自身安全,避免單獨應對。

每段關係的結束,都是學習愛自己、愛他人的契機。透過提升情緒素養與建立正確分手觀念,能協助我們走過情感低谷,邁向更成熟健康的人際關係。如有情緒困擾或需心理支持,歡迎撥打「1980依舊幫您」輔導專線,台中「張老師」陪您一同面對。

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官網:

https://unitednewsgroup.com/

更多新聞內容請至報社新聞粉絲團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nitednewsgroup/

讀者投稿專欄請至報社新聞臉書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435358273254337/

發表迴響